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命運。悟飯的命運很怪。
所謂命運,是一種隱秘的安排。對于悟飯而言,那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如同他血液里流淌的賽亞人基因。不是他的選擇,卻注定他的一生。那些關于戰斗和學術的張力,那不是別的,正是他命運的證明。我常想,一個從未向往過戰斗榮光的少年,為何總是站在宇宙命運的十字路口?
這很諷刺——也很真實。
龍珠的世界向來是為戰士準備的舞台。悟空和貝吉塔,他們生來就渴望戰斗,渴望超越,渴望在每一次瀕死中獲得新生。而悟飯呢?他只是被推上舞台的配角。那種不得不戰的無奈,那種明知生死卻別無選擇的處境——這才是悟飯最大的悲哀。
沒人在乎他想不想戰斗。
五歲那年,他被迫離開書桌。比克的訓練,殘酷如地獄。十歲出頭,他便已目睹死亡。那美克星上,利庫姆折斷他的脖子時,他竟只有五歲啊!這樣的童年,誰會向往戰場?
悟飯只想做個學者。
珍惜和平。這是常人的心愿,卻成了悟飯的奢望。每當地球面臨危機,悟飯都必須放下書本。不是因為他勇敢,而是因為他有責任——一種與生俱來,無法擺脫的責任。
那份潛力,是禮物也是枷鎖。讓他成為地球最后的希望,也讓他永遠無法擁有平凡的生活。
最強的往往最痛苦。
沙魯篇章里,悟飯首次變身超級賽亞人2。很多人歡呼——我也是。多年后才明白,那是悟飯痛苦的開始。那一天,他成了比悟空更強的戰士。也是那一天,他永遠失去了選擇平凡的權利。痛苦激發潛能,潛能反成枷鎖——這便是悟飯的宿命循環。
有時候強大是一種詛咒。
魔人布歐篇章的終極悟飯。沙魯MAX面前的野獸悟飯。那種力量,讓神明都震驚。然而對悟飯而言,它們不過是責任的另一種體現。每一次變強,都是為了保護所愛,而非戰斗的歡愉。他在戰斗中展現潛力,卻從未真正屬于戰場。
書籍才是他的歸宿。
琪琪強迫悟飯學習。悟空逼他戰斗。他從未真正擁有選擇權。
兩種極端中,悟飯選擇了學術之路——這是一種本能的向往。面對過死亡,誰還會主動選擇戰場?書本和研究,至少不會帶來血與恐懼。
有趣的是,父親的影子卻如影隨形。
悟空從不是稱職的父親。悟飯不自覺地繼承了這點。在《龍珠超:超級英雄》中,比克不得不綁架小潘才能讓悟飯從研究中抬頭。研究昆蟲比接女兒放學重要——這聽起來像極了悟空的作風。悟天六歲才見到父親,而悟飯對潘的關注,似乎也僅限于危機時刻。
命運的循環就是這樣荒謬。
我一直很喜歡悟飯。現在才明白,他從未想過成為我的最愛。他想做的不過是普通人——過平凡生活,研究他的昆蟲,陪伴家人。可那不現實。他的血脈里流淌著戰士的基因,他的身上扛著地球的希望。這種矛盾,構成了悟飯的全部悲劇與偉大。
想平凡,注定不凡——這就是悟飯。
每當朋友生命垂危,每當家人面臨威脅,悟飯總會放下書本,走上戰場。那一刻,他是最強的戰士。戰斗結束后,他又會回到書桌前,仿佛從未離開。這種撕裂的生活,這種永恒的矛盾,構成了悟飯最獨特的人格魅力。
或許這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有時候我想,命運這種東西——其實就是無法逃避的自我吧。悟飯的矛盾與掙扎,不正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