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家在宣布暫停連載時,經常會提到「作者外出取材」作為理由。但大家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取材」究竟是在取什麼材呢?最近,日本網友們對這個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尤其是圍繞擁有代表作《鋼之煉金術師》、《銀之匙 Silver Spoon》 和《百姓貴族》 的資深漫畫家荒川弘,許多人認為荒川老師可能是整個日本漫畫界中取材能力頂尖的創作者之一。
而她對于細致入微的取材堅持,也真實地反映在作品之中。不少人更由衷地贊嘆:荒川老師這種用心的取材方式,即使讓讀者多等一個星期,也絕對值得!
以下,就讓我們一起感受荒川老師對于「取材」的執著吧——
有網友發文提到他重讀《鋼之煉金術師》時,被作品的某些細節描寫震撼到。從而感嘆作者究竟是以怎樣的方式收集到如此驚人的資料呢。(摘自「第10集第47頁」 情節)
這段情節出現在《鋼之煉金術師》第10卷。故事中,馬斯坦和哈博克聯手追殺拉斯多,兩人試圖引燃房間將敵人燒死,隨后走入房間以確認是否成功了。
這時,馬斯坦說出了一段令人震驚的話:
「人體經過燃燒后,脂肪會散逸在空氣中。從嘴唇沾上脂肪的觸感來推測,我可以斷定剛剛這里確實有尸體被燒毀。」
正是這段具有強烈視覺沖擊的描寫,讓網友「三崎律日」忍不住發問:荒川老師是怎樣獲取關于「通過空氣判斷附近是否存在焦尸」 等如此專業且冷門的細節的?
此疑問很快引發日本網友們的廣泛討論,大家都對荒川老師的取材方式充滿好奇。隨后有網友找出了一本2017年5月發行的動漫雜志《Febri》第41期,該雜志中或許透露了一些關于荒川老師的創作秘密。
在這期雜志里,刊載了一篇專訪,恰逢《銀之匙 Silver Spoon》接近連載尾聲時,荒川老師接受采訪,并詳細說明了她的創作過程和取材觀。采訪中不僅提及作品創作,還講述了她如何深入取材的種種細節。
以下是一些雜志中的節選內容,關于荒川老師對取材的熱愛與堅持:
「【熱愛取材的創作旅程】
記者:原來如此(笑)。在完成《鋼之煉金術師》的連載之后,您的第二部長篇作品是《銀之匙 Silver Spoon》(以下簡稱《銀之匙》)。
您為何決定挑戰周刊連載呢?
荒川:我覺得有機會嘗試的話,就不要放棄。因為以每周18頁的速度持續推進,不僅連讀者難以預測后續發展,連我自己也不知道下一周故事會走向何處。
這對我來說是絕佳的學習機會。而且這種高強度連載需要在年輕時體力充沛時挑戰,等到年紀增長可能就沒機會了。」
接著,荒川老師提到了《銀之匙》的創作背景:
「記者:所以您選擇了自己曾就讀過的農業高中作為故事的舞台?
荒川:是的。因我曾經歷過住宿生活,對基礎情節的描繪并無太大障礙。然而,距離我畢業已多年,學校課程及研究領域早已更新。
因此,為確保描寫精準,我特別輾轉各地取材。此外,由于當年并不是馬術社成員,對馬匹幾乎毫無認知,因此關于馬匹的相關知識,以及學校更新后現代化的課程內容,我也進行了深入的取材。」
而她在創作《鋼之煉金術師》時的取材方式,更讓人印象深刻:
「記者:您基本上是非常喜歡取材的嗎?
荒川:絕對喜歡!創作《鋼之煉金術師》時,我特意訪問過經歷戰爭的人。
我的親戚里有幾位長輩,其中一位甚至參加過英帕爾戰役,那一刻讓我感受到歷史是如此貼近。然而說實話,當時的取材也就僅限于這些了(笑)。」
所以回到問題本身:有關「如何通過空氣感知焦尸」的細節究竟是否源于戰場老兵的真實經驗?或是來自其他途徑的精細取材呢?荒川老師并未進一步透露答案,留給讀者無限遐想。
荒川弘對取材的執著不僅體現在《鋼之煉金術師》這樣充滿歷史與科學細節的作品中,也貫穿在后續的《銀之匙》等貼近生活題材的作品創作中。
由此可見,這位漫畫家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講故事大師,更是一位致力于細節考究與真實性的創作者。這樣嚴謹的態度,或許正是她作品如此令人嘆為觀止的原因之一吧!